2.1 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依据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定与本校宗旨、目标、教育结果相适应的课程计划。(B 2.1.1) ·在课程计划中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B 2.1.2) ·明确课程模式。(B 2.1.3) ·阐明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所采用的适宜教学方法。(B 2.1.4) ·确保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培养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B 2.1.5) ·以平等的原则实施课程计划。(B 2.1.6)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科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Q 2.1.1) ·在课程计划中体现科学发展新趋势。(Q 2.1.2) |
现状描述 |
1.请描述近五年修订完善临床医学类专业课程计划的主要思路、调整内容及理由。
|
2.请描述临床医学类专业各教育项目当前的主要课程模式。
|
3.请描述课程计划如何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等各教育项目)。
|
4.请描述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临床医学类专业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以及实施情况。
|
5.请描述学校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了哪些举措,包括相关政策、课程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资源支撑等,并说明学校的这些举措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6.请描述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如何保证学生有同样的权利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
7.请描述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计划的亮点与特色。
|
补充 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1.临床医学类专业的近两版课程计划(含进程安排),如有课程计划修订相关记录,请提供。 2.学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材料等。 |
|
2.2 科学方法教育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包括: §科学方法原理,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B 2.2.1) §医学研究方法的训练。(B 2.2.2) §循证医学教育。(B 2.2.3)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将学生科研训练纳入课程计划。(Q 2.2.1) ·将原创的或前沿的研究纳入教学过程中。(Q 2.2.2) ·将科学方法原理、医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Q2.2.3) |
现状描述 |
请根据标准描述学校当前科学方法教育的整体设计,包括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科学方法原理、医学研究方法、循证医学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以及课外研究实践安排等。
|
补充 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材料。 |
|
2.3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在整个课程计划中覆盖下列领域的内容: §人文社会科学,特别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内容。(B 2.3.1) §自然科学。(B 2.3.2)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将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视职业精神与素养的培养。调整并优化课程计划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和权重,以适应: §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发展。(Q 2.3.1) §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当前和未来的需求。(Q 2.3.2) §不断变化的人口和文化环境的需要。(Q 2.3.3) |
现状描述 |
1.请根据标准描述学校当前课程计划中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
2.请描述学校如何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如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实习及课外实践环节)融入医学人文内容,重视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的培养。可举例说明。
|
补充 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如为综合性大学,请提供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进行资源共享相关材料。 |
|
2.4 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在课程计划中开设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B 2.4.1)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根据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以及社会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整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Q 2.4.1) |
现状描述 |
1.请根据标准描述学校当前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
2.请描述并举例说明在生物与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生物与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
补充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
|
2.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安排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B 2.5.1)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Q 2.5.1) ·使学生了解全球卫生的状况,具有全球卫生意识。(Q 2.5.2) |
现状描述 |
1.请根据标准描述学校当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现状和实施情况。
|
2.请描述学校如何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
|
补充 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
2.6 临床医学课程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在课程计划中明确并涵盖临床学科内容,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临床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在毕业后能够承担相应的临床工作。(B 2.6.1) ·在临床环境中安排临床医学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触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B 2.6.2) ·保证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紧密结合。(B 2.6.3) ·确保学生在本校附属医院及与本校签有书面协议、具有教学资质的临床教学基地完成实习。(B 2.6.4) ·保证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48周,实习轮转主要安排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与社区。(B 2.6.5) ·保证在毕业实习的科室轮转安排中,内科的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分别不少于3周,外科的普通外科不少于6周,且同时包括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B 2.6.6) ·在临床实践中关注患者和学生的安全。(B 2.6.7) ·在课程计划中设置与医生职责有关的交流技能的专门指导,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行及其他卫生行业人员的交流等内容。(B 2.6.8) ·安排必要的中医药课程。(B 2.6.9) ·提倡早期接触临床。(B 2.6.10)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临床技能的培训。(B 2.6.11)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将早期接触临床纳入课程计划,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患者。(Q 2.6.1) ·为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医疗人员及学生团队合作提供跨专业教育(IPE)的机会。(Q 2.6.2) |
现状描述 |
1.请根据标准描述当前课程计划中临床医学课程现状和实施情况。 (1)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何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临床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 (2)临床医学课程组织实施情况,包括教学组织实施各级机构(具体教学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责等。 (3)临床医学课程(重点列举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课程或对应的整合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如理论讲授、见习的学时占比、教学地点、班级规模、分组情况;模拟教学、小组讨论(包括病例讨论、PBL等)的学时占比等。 (4)临床实习的实习周数、轮转科室及时间。
|
2.请描述学校如何确保学生在临床环境中学习。
|
3.请描述学校开设中医药课程的情况。
|
4.请列出各教学基地承担教学任务情况(标明具体课程理论和见习任务、实习任务;所承担教学任务的上课地点等)。
|
5.请描述学校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关注患者和学生的安全,如保证学生进行安全见习、实习的管理规定及落实情况等。
|
6.请描述学校如何对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及其他卫生行业人员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如何进行相关评价,培养效果如何。
|
7.请描述如何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内容及形式、时间、学分、评价等)。
|
8.请描述如何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设计临床技能教学的相应目标和教学方式。
|
9.请描述学校对跨专业学习的理解及实施情况,并举例说明。
|
补充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1.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 2.实习大纲。 3.实习安排表。 4.学校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或材料。 |
|
2.7 课程计划的结构、组成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在课程计划中简述每门课程的内容、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以及其他课程要素,以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协调。(B 2.7.1) ·在课程设置中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确定。(B 2.7.2) ·发挥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并及时修订大纲。(B 2.7.3)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在课程计划中进行相关学科课程的不同形式的整合。(Q 2.7.1) |
现状描述 |
1.请描述学校在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协调的做法和思考。
|
2.请描述学校选修课的设置原则与开课总体情况(课程数量、学时、学分等)、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描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实际选修的课程情况,如学科分布、实际选修课程数量占开设选修课程总数的比例等。
|
3.学校是否实施了课程整合。如实施,请具体描述整合的范围,实施整合的思路,并举例说明具体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
|
4.如学校实施了课程整合,请描述学校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哪些相关支持(如政策、经费、硬件、人员等)。
|
5.请描述学校课程大纲的修订情况及如何发挥课程大纲的作用。
|
补充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制度文件。 |
|
2.8 课程计划管理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设置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审定课程计划,以实现预期教育结果。(B 2.8.1) ·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有教师和学生代表。(B 2.8.2) ·明确负责课程计划整体设计的部门或组织,设置确保课程计划有效实施的基层教学组织。(B 2.8.3)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Q 2.8.1) ·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代表。(Q 2.8.2) |
现状描述 |
1.请描述课程计划制定的过程,及在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等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
|
2.请描述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人员构成及如何发挥作用(如确定和评估专业的目标、审定课程计划、审定教学改革方案等)。综合大学中如无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请描述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应情况。
|
3.请描述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及开展工作的情况,以及如何确保课程计划(包括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有效实施。
|
补充 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1.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管理的组织结构图(包括分管校(院)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政部门、院系等,以及参与课程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的个人及基层教学组织)。 2.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章程或赋予该委员会权力的其他政策摘录。 3.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最近三学年的会议纪要。 4.有关课程计划修订的相关制度。 |
|
2.9 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
标准 |
基本标准: 医学院校必须: ·确保课程计划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B 2.9.1) 发展标准: 医学院校应当: ·根据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和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等信息,及时修订、完善课程计划。(Q 2.9.1) |
现状描述 |
1.请描述学校课程计划如何实现院校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衔接(如相关课程的开设对毕业后医学教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临床思维的培养)。
|
2.请描述说明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整是否关注到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等信息(可举例说明)。
|
补充描述 |
请根据标准的条目,对上述问题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
|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
|
支撑材料 |
1.体现学校与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馈机制的相关文件。 2.近三次学生发展或者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及结果报告。 3.近三年学校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4.近三年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