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以党建为引领,以师生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第一目标,全面推进振兴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服务师生质量,助力学校“更大申博”取得更大突破。
科研实验平台完善,助力人才培养体系
生命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85年,现已发展成为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科研平台,共有实验用房55间,总面积达4000 m2,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配置仪器设备及配件共1110台(套),价值约32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278台(套)。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
生命科学研究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共14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科研成果丰硕,2023年获厅级立项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5项,以第一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

2023年,生命科学研究院以科研平台服务硕博毕业生开展课题研究40多项,其中国自然35项、省部级10项、市厅级及其他课题10多项。研究生产出成果并发表论文54篇。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定期安全检查,并全面落实日巡视、月排查、节假日前集体巡视制度。核查安全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问题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准入和实验过程管理机制。实验室在开展新增实验项目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去年评估并准入授权实验室门禁146人次。
建立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建立应急预案逐级报备制度和应急演练制度。对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学习和应急处理培训,组织外出参加安全培训会议3人次,压力容器培训2人次,全体安全培训2人次。应急人员、物资和装备齐全,经费充足,确保应急功能完备、人员到位、装备齐全、响应及时。
多管齐下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定期开展实验技术培训。去年举办实验室安全培训4次,消防安全培训3次,实验室安全自查9次,细胞考核5次,BSL-2考核5次,安全及仪器培训累计492人次。
坚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2023年正常运行的大型仪器使用次数均达到100人次,服务全校师生总机时数843.61小时,测试样品数1543个,对外服务机时数80小时。
协助举办学术科技讲座。通过邀请或自主的形式,去年举办学术科技讲座4次,累计参与348人次。

坚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载体,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23年指导学生获自治区、校级竞赛奖28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3项;指导202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18篇;指导2名研究生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指导学生的2个中国国际“互联网+”项目与2家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共签订意向合作金额约510万元。
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安全生产为第一目标,打造以本院(高端技术平台+院士工作站)为主体,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两翼,各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技术平台为基本单元的“一体两翼三基”科技创新平台,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科研实验场所,助力学校“更大申博”。
(图文/生命科学研究院 编辑/陆怡如 审校/杨承锐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