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创建符合学院特色的“秀美人生 全能卫生”党建品牌。践行“1+1+5+N”的培养模式,围绕“赓续革命精神,培养基层健康守门人”的育人宗旨,以“文秀”精神为动力,立足学院“至爱、至诚、至仁、至精、至博”精神。致力于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努力培养扎根基层的“健康乡村”守护者。

全科医学院“1+1+5+N”培养模式
以拥党爱国、爱校爱家为指引,推进“至爱”教育
学院聚焦学生中心,常态化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以拥党爱国、爱校爱家为指引,强化学生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意识。立足学生实际,结合生源情况开展“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自信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入村入户开展义诊和健康指导,让学生关注、感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全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确保学院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学生入村入户开展义诊和健康指导。
以忠于事业、诚于病患为基础,推进“至诚”教育
学院突出育人导向,多形式做好学生行为引导。以忠于事业、诚于病患为基础,增强学生履职履约的诚信意识。充分挖掘、整合育人资源,发挥留守基层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建立“家—校—地”沟通机制,每年与卫健局、基层医疗单位座谈交流,积极与兄弟院校沟通,为学院培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强化学院文化建设,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自2010年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以来,历届毕业生履约率达到100%。截至2024年4月,已培养683名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回到家乡履约的毕业生共350人,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以仁以待人、慈以济世为目标,推进“至仁”教育
学院围绕育人目标,长效化做好学生教育引导。以仁以待人、慈以济世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培养教育工作实际,于2021年修订实习方案,调整科室轮转与社区实习的时间分配结构,将部分社区实习时间融入基层实践当中。开展党建与专业相融合,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入社区,实现对学生的“三早”教育,即:“早临床”“早实践”“早社会”,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定期开展养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情怀,坚定信念,争做基层健康守门人。

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以勤勉好学、术业求精为主线,推进“至精”教育
学院紧扣学生发展,多举措做好学生学习引导。以勤勉好学、术业求精为主线,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职业素养。强化过程管理,持续推进学院学风建设,开展“构建良好学风、共创美好自习”等活动,发挥优秀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轮岗对接帮扶学习困难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竞赛、模拟问诊等专业相关活动,夯实学生临床专业技能知识。近三年,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5项、自治区级9项。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级奖5项、校级奖34项。平均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分别为98.83%和96.70%,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于国家平均数,培养目标达成度高。

全科医学院学生在竞赛中获奖。
以博学广识、全面发展为方向,推进“至博”教育
学院探索育人路径,多方面做好学生成长引导。以博学广识、全面发展为方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行党建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开展志愿清扫、民族团结、党史校史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运动会、学院气排球、篮球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专业发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成为“自主愿意下基层服务”、“有能力胜任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有扎根基层服务的意识”、“自觉将自身发展与基层医疗发展相结合”的基层健康“守门人”。
全科医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更大申博”中心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为基层输送“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科医学人才,为基层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文/全科医学院 编辑/陆怡如 审核/杨承锐)